蜥蜴上手注意什么?
首先讲讲大家比较关注的攀爬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大点空间的,因为蜥蜴的性格一般是比较胆小,你提供给它活动的空间越大,你去照顾它时,对于它心理的威胁就越小,比如洗澡或者喂食,它一般不会因为你的接近而有较大反应而是安静的继续待在某个角落,这说明它已经基本适应你所提供的环境。当然,一般刚到新家的那周内,还是会有较大反应,比如不停的企图逃跑,那个阶段就比较锻炼养主的心情了。
其次讲讲温度。温度在蜥蜴的整个饲养过程中应该是头等问题。一般有加热垫和灯泡进行加温,两者配合。加热垫提供底温,灯泡提供高温度(常用语制作温度梯度,就是一高一低的温度区域)。现在有很多用灯管的,我这里说的温度的大小和种类,均适用。温控器也是必备的,因为夜晚的温度比白天的温度要低2,3度(白天28度,夜晚25度,以你饲养的蜥种的温度要求为准)。建议加热垫的面积能大面积接触蜥蜴,这样它的底温会比较高,可以防止肚子拉稀(拉稀问题一般出在低温),所以加热的面积大对于初手来说最好。加热灯泡提供的区域温度可以稍微高点,如果是温度梯度,则以加热垫的温度为低,灯泡加热区的温度为高。(28度左右)。
因为一般在空调屋过夏,或春秋季节温度较低,所有加热设备一定要开,不能只当夜间加热使用。(这与夜间温差的2,3度是不同的)。此外,要根据空调的温度调节加热设备的温度,比如空调25度,则加热设备温度可以高点,如果有条件的,空调可以打28度,加热设备也是28度,这样就不用调来调去,一直保持恒温。
然后讲讲湿度。一般20%就差不多了,如果出现换皮困难,可以将饲养箱的湿度提高到40%,这样皮质会比较容易脱落,同时,小蜥在脱皮阶段饮水会比较多,可以多提供点水盆。因为饲养箱的湿度较低,所有喷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喷水的频率,一般2,3天一次。如果箱内比较封闭,可以适当延长喷水的间隔时间,比如5天一次,1周一次,但是长期的潮湿不喷水也是不行的,这样容易滋生细菌。
再讲讲食物。小蜥刚到家,建议用活虫,这样更容易被接受,一般蟋蟀在2mm左右即可,蟋蟀要比蝗虫好接受,所以开始阶段用蟋蟀,适应后,再上2mm的蝗虫。一般一天1到2条的供应量,大点的蜥蜴,也可以一天提供3条。只要它能吃完,可以满足它,小蜥一般都吃不饱,吃饱后的蜥蜴第二天是不吃东西的,只喝水。食物的供应还与温度有关,温度低时,代谢能力低,食物供应量也要相应的减少,如果温度不能达到30度(以蜥蜴体腔温度为准),也是不要投喂食物的(这时喝水也要少给,因为喝水也是要消化的,消化需要能量,能量是来自环境温度的),还有,刚喂完食物的蜥蜴,最好在1小时内不要接触或移动饲养箱,因为这个阶段,在进行消化,受干扰大了,容易影响消化。
最后讲讲粪便的清理。粪便出现较多时,可以撒上木屑,进行覆盖,这样保持饲养箱的干净,再有饲养箱底部要光滑,这样方便清理。
以上都是一般情况,特殊种类还要参照其习性和地域,比如南美种类,就建议湿度高点,北欧的,温度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