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细小是怎么患病的?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是1978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从患有肠炎的拉不拉多幼犬粪便中分离得到的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具有RNA基因组。 该病毒在犬类之中广泛传播并引起明显的腹泻和胃肠炎症状,被称为“犬类杀手”。 近年来,随着宠物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在我们面前。为了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研究力度,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工作。
1.1形态特征 细小病毒的形态很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用常规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但用电子显微观看到的病毒形态则是不规则的球形或是杆形、丝状等,大小约为300nm×65nm[4]。 由于病毒的表面带有糖蛋白,因此病毒颗粒能够与细胞相互结合,并激活细胞的免疫反应。
1.2理化特性 细病毒对热敏感,60℃以上时,加热10min即可被灭活;但在低温条件下,病毒可以保持较高水平的活性,-20℃以下能使病毒存活超过一个月时间;对高压消毒敏感,当压力为0.45MPa时,消毒10min就可以完全杀灭病毒。所以,对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1.3致病性 导致疾病发生的细小病毒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血清学特点不同可分为2个血清群,其中第1群又分为A~I8个亚群,第2群有B~E 5个亚群。目前我国的兽药疫苗品种较少,大部分厂家生产的疫苗只涵盖1个血清群的病毒,而进口疫苗可以覆盖多个血清群,因此注射进口疫苗能够有效防止多种细小病毒的感染,避免发病。 健康犬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或直接摄入含有病毒的食物和水等方式感染,病毒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在肠道黏膜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进而扩散到全身,引起机体病变。
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及唾液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室内消毒不到位、环境条件差、卫生状况不良都极有可能造成传染。另外,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器具、伤口感染都可能引起病毒的侵入而导致发病。 虽然不同的病毒株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是病程的发展速度以及死亡数量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对于幼龄动物来说,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或者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毒侵袭,一旦发病,病死率高,建议做好疫苗的接种、消毒等工作,有效预防疾病发生。而对于成年动物,如果饲养环境良好,日常管理细致,一般不易发病。即使发病,症状也较幼龄动物轻微,愈合较快,死亡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