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会从伤口感染吗?
弓形虫,又称为弓状病毒(Rickettsia),属于寄生虫中的原生动物门,肉芽肿寄生虫纲,巨原虫目,弓形科,是由专性寄生细胞内病菌所组成的寄生虫类疾病。1882年首次报道由法国医生C.Ricketts发现的,因此简称瑞氏体或弓形虫(Rickettsia)。 弓形虫病,又称弓状病毒病、弓型病。是一种通过细胞传染的寄生菌,其感染过程大致是,成虫在消化道中生长吸收营养,幼虫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至各组织器官,在其内部发育成较大的圆形卵囊。当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时,卵囊破裂释放出其中的幼虫,幼虫钻入细胞内并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巨型孢囊,此时如果机体抵抗力下降,则出现感染症状。
目前认为,人类弓形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猫和啮齿类动物。当这些动物携带的寄生虫量较大且进食不规律时,就可能将体内的弓形虫释放到环境中,从而使人接触并受到感染。另外,一些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对于婴幼儿,多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该病毒感染。少数病例与直接接触猫粪有关; 有研究称,60%的非哺乳类动物对弓形虫均有易感性,其中以鸟类和爬行类等为最高,其次是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这些研究结果均说明,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性,即使是在同一物种中,不同个体对同一种寄生虫的感染能力和致病力都可能存在着显著差异;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传播途径以外,也有观点认为口腔黏膜是主要的侵入途径之一; 临床上,患者起初多有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胃口差、乏力、消瘦等症状,若不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则有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关节痛等,尤其需要注意与传染病相鉴别。如不及时处理,严重者可致死。一般通过适当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恢复,预后良好;但如果是孕妇罹患此病,则有导致胎儿畸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