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犬得狂犬的几率?
首先,从狂犬病病原学特点方面分析。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少数可通过消化道传入;临床表现为运动神经系统脱抑制的表现,包括焦虑、不安、激动、自主神经过度活跃等精神症状,最后呈现昏迷,死亡。 目前,对于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 严格预防本病是非常重要的。而预防的关键关键是控制好传染源——患狂犬病的动物。还需要做好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的工作。
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 对饲养或管理动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卫生教育,告知其防治狂犬病重要性及预防措施。 对患有狂犬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减少死亡率。同时应注意隔离患者。 暴露于狂犬病毒的易感者,应尽早注射免疫球蛋白,以被动免疫的方式获得抗体。 疫苗的作用主要是主动免疫,按基础免疫程序接种五针药后,可维持1年以上。加强免疫可维持5年以上。一般接种疫苗后12个月以内发病者不超过3%,12-60个月内不超过7%。但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在1年后注射疫苗发生感染病例报告。可见,接种疫苗后1年内感染的可能性较小,1年以后接种的感染率在30%左右,而6年之后接种的感染率则超过90%。对1年以内已接受全程疫苗接种者无须担心。但对1年以上接种者以及6年以上接种者,由于体内可能无充足的抗体,须密切观察,必要时注射强化疫苗。 只要做好日常的卫生工作,避免被患病动物咬伤,注射疫苗和血清抗体,就能很好的预防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