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有白点病传染吗?
鱼的白点病其实是一种由鞭毛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当水温在二十度到二十五度之间的温差变化过大时,同时池水比较脏,池水中又存在这种寄生虫,鱼就会感染上该病。病鱼在感染初期游动呆滞,通常在池底或池边独游,食欲减退。
该病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各鳍的基部,并在这些部位产生白点状的虫斑。病情严重的鱼,鳃盖张开而呼吸困难,直至死亡。因此该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点病、白头白脑病、白泡病等。
一般患病初期,病鱼的鱼体和胸鳍、臀鳍出现针尖大的小白点,随着病情加重,病情加剧,白点增大成一胞囊,并出现明显的白点。此时,病鱼出现不安而游动不定,或“假死”般仰浮于水中。当胞囊达到最大时破裂,放出幼虫而后发育成虫,离开鱼体,沉到池底。
可见,从白点发生的初期到胞囊破裂,大概需要3至4天的时间。以后,又会不断生出新的白点。从肉眼看不见病原体到出现白点,大约需要4至5天,当池中有大量白点时,鱼就会大量病死。
白点病发病的原因,大都是由于水温较高时猛然注入凉水,或在阴雨连绵天气骤冷和暴雨后的池水中生长的,特别是鱼体较为瘦弱时最易患病,池水比较脏时也极易发生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