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麻花指什么意思?
“画眉”,这个词出自《木兰辞》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 这里的“画眉”指的是古代的化妆术之一—绘眉。在古代的妇女们,会在自己的眉毛上画上各种各样的图案。而这种在眉部加以装饰的做法,起源于战国时期。 在《战国策·楚策》中就有记载了这件事情:“乃令司马发春田,悉起甲卒……”其中的“发春田”就指出征前要先修剪发式、描眉涂脂。 而在隋唐时,贵妇人们更是喜欢将眉毛剃掉,然后让画工按照当时的时尚在眉间上方画上两条细细的、弯曲的新月状线条(也叫作“蛾眉”)。
这种时尚的起源,据说与隋炀帝的皇后萧氏有关。当时宫中流行一种新出现的首饰叫作“钗子”,而皇后因为不喜欢自己的眉毛被钗子压到,所以命人将自己的眉毛剃掉。同时因为皇帝喜欢自己妻子的眉毛又黑又有光泽,于是命人在其眉毛上涂上植物油,等到油干了再用黛墨画出新的眉毛。后来这种风潮便流传至民间。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独特的审美。唐朝大诗人王维在诗作《崔九少年行》中就写道:“妆成尽梳掠,莫教唇上消。”其中的“梳掠”就是指把头发从前面往后拂掠到两侧,再把后面的头发向前梳拢,用簪钗固定住。“消”字在这里是指搽粉,即遮掩脸上瑕疵。全句意思其实就是说少女们要把嘴唇和眉毛的部位仔细地擦抹胭脂和花粉。 至于“麻”字,在这里其实是个量词。 “一麻”就是一撮的意思。而“两麻”则通常用来形容眉毛的样子。比如宋词中有“浅淡春风有恨,几许闲愁眉黛,瘦减一分腰”这样的句子。而唐诗中更有“两颊笑生红,深窝翠黛斜”这样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