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红皮肤病?
我们皮肤科医生遇到的红斑性疾病,大致可以分为: 血管性红斑病、炎症后红斑病(慢性)、光感性红斑病和特殊类型的红斑病等几类,其中有些疾病是可以自行消退的,无需特别治疗;而有些则需要积极治疗才能好转。
一. 血管性红斑病
1. 湿疹 特应性皮炎(AAD) 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性皮肤病。主要症状是剧烈瘙痒,出现红色皮疹,多发生在腹部、腰部、颈部等,严重时全身可出现。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过敏体质等有关。患者平时要注意避免接触易过敏的物质,注意清洁皮肤,少洗澡,以免刺激皮肤。饮食上需要注意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韭菜、胡椒、花椒及火锅、烧烤、生冷食物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 荨麻疹 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引起局部水肿,可突然出现或逐渐增多。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皮损为红色或白色风团样损害,形态不一,大小不等,质地柔软,可以消散,但容易复发。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呼吸道吸入所致,药物因素等等有关。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寻找病因,以指导治疗和预防复发。
3. 多形日光疹 日光性皮炎也称为多形日光疹,是急性光线反应。多在夏季太阳暴晒后数小时内发生,皮损为对称分布于暴露部位的浅表色斑,呈不规则分布,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也可表现为线状或片状。严重者可伴有头痛、乏力、发热、恶心、厌食等症状。一般无并发症。适当处理可迅速痊愈,但容易复发。
二. 炎症后红斑病(慢性)
1. 银屑病 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块,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露出一层薄薄的红色膜,称薄膜现象。随着病情发展,鳞屑逐渐增多,呈层层叠叠状,颜色也逐渐变暗,最后成深褐色。部分病人会出现瘙痒,尤其是在夜间。好发于肘膝等部位,亦可见于头皮、面部等处。发病原因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等因素相关。目前尚无确切方法预防发作。临床上常采用外用药、理疗、内服药等方法治疗。个别顽固病例,则可考虑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2. 玫瑰糠疹 属于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一般为4~8周,少数患者可持续一年以上。典型皮损为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斑疹,边缘略高起,中央微微凹陷,有时可有糠秕状脱屑。大部分患者自觉症状轻微,可有轻度瘙痒。好发于胸背部,亦可发生于躯干、四肢近端,很少波及脸部。
三. 光敏感性红斑病
1. 光照性皮炎 是指由日光照射引起的急性光学过敏反应。表现为日晒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内,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甚至大疱,部分可有糜烂、结痂。严重的还可有发烧、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若长时间暴晒,可造成皮肤黑色素沉着,进而产生黄褐斑。对于此类的皮肤病,预防胜于治疗,外出尽量避开烈日紫外线照射时间,进行必要的物理防晒(打伞、戴墨镜);必要时请使用防晒霜。已有皮肤损伤者,应及时治疗,以防皮肤色素沉着。
四. 特殊类型的红斑病
1. 药疹 又称药物皮炎,系服用药物后引起的皮肤病变,停药后可恢复。常见于手掌、足趾部皮肤,亦可累及躯干部,皮疹形状不一,有红斑、丘疹、风团、水疱乃至坏死等多种表现形式。轻者仅局部皮肤肿胀,伴有轻度痒感;重者除感觉异常外,还可有高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到皮肤科就诊。通常经停用药物以及对症处理后,即可恢复。但亦有反复发作、持续数月不愈者,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