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长白斑怎么办?
高颜最佳答案
是热带鱼的白点病,白点病是由寄生虫——水霉菌引起的疾病。 其症状为:病鱼的体表、鳃部、腹部、尾部出现白色斑点,后渐扩大融合成不规则形斑块;病鱼消瘦,精神沉郁,少食或拒食;随着病情的加重,体表的白色斑块逐渐增多增大,严重时几乎全身覆盖着白色的皮屑,致使病鱼呼吸困难,身体虚弱,浮于水面或侧卧于缸底,如不及时处理,病鱼会因体弱而死亡。 引起这个病的原因很多,比如说换水的温度差异较大,或者新加入的水中盐度较高,都会导致鱼体受刺激而产生白点。还有就是水中菌类过多,也会产生这个病症。 防治方法如下:
1.及时换掉有病的水体,减少有害细菌的数量。
2.用80克食盐溶解在500毫升清水里,对病鱼进行浸泡,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3.红药水涂抹患处每日两次。
4.黄粉溶液(黄色粉未状物质)浸泡患处,每500毫升水浸泡5—10克黄色粉末,溶解后浸洗病鱼10分钟左右。
5.在鱼缸清水中加入少量土霉素或是青霉素,这两种药物有杀菌消炎的作用。
鱼身上出现白点,有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水霉病的一种症状,处理时可将水温提高到28℃左右,全池泼洒呋喃西林治疗。还有一种可能是寄生虫疾病,可以采用捉出病鱼用洁水先锋刷洗,然后将水温一次性提高到30度的方法治疗,保持水质清新稳定,不剧烈变化。
一般有两种原因。
第一,生理性的白斑,一般在一些慈鲷的品种中出现,这是由它们的基因中所携带。例如,血斑丽鱼,在胸部就带有明显的白色斑纹;再如有白斑的黑牛,也由基因控制,一般出生时就带有白斑,并且伴随终生。
第二,病理性白斑。这是由感染上真菌。鱼体中带有真菌的孢子,一般在鱼体受伤后,孢子感染伤口繁殖形成菌丝,菌丝吸取鱼体养分后产生分生孢子,并蔓延生长后形成菌丝层,即人们所看到的毛状物或白色绵毛状物。感染上水霉后病情将迅速恶化,直至覆盖鱼鳍及头部,使鱼得不到氧气而死亡。
治疗:控制水温在25℃以下;用10%的食盐液浸洗病鱼5分钟~10分钟;也可用每100kg水0.1g~0.2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5分钟~10分钟,每天1次。或者用10mg/kg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病鱼30分钟;用0.1%的孔雀石绿浸洗2分钟、2小时或4小时一次,连续两次;用50mg/kg的甲醛溶液浸洗病鱼10分钟~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