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热带鱼都有什么鱼?

汤砌汤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问题问得实在有点宽泛,我尽量把知道的说一下 所谓“底层”的概念也比较模糊,是相对于中上层来说的吧——这里所说的中上层并非指它生活在中上层水域(这点和“中层”概念不一样),而是指运动方式(这个概念也和其他大多数鱼不同);我们常认为的中层鱼都是游动的时候不沉底、不浮头的。而底层鱼则是游动时主要或者全部时间都在水底。不过,这种分类方法不是很科学——“水底”也不是一层固定的物理界线,在淡水中尤其如此。很多鱼是可以自由进出水体的,比如鲤鱼、鲫鱼的幼体,比如罗非鱼、鲶鱼的成鱼。还有一部分小鱼是可以潜伏在水草中的。所以,所谓的“层次”其实也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

那么,现在来说所谓的“底层鱼”吧! 其实要列举底层热带鱼确实很难,因为这个词太笼统一了。我们可以理解为:非中型热带鱼。 这么说其实也没办法准确分类,因为我们不知道楼主想问的是什么。不过,可以从常见的热带鱼类来大概说说。 淡水热带动植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推动物两大类。而这两类又各分若干亚门,而我们平时说的“鱼类”是指脊推动物这一大项里的一个子项目——脊椎动物亚门中的鱼纲。 所以,当我们说“鱼”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鱼纲里的动物。目前,已知的热带鱼大约有20000多种,而淡水热带鱼大约为7000多种。我们平时所养的,大多都属于这一类群——从鱼缸观赏的角度来看,它们属于同一个类别,也就是从观赏性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体型大小),可以把所有这些动物统称为“热带鱼”。 而那些我们平常比较少见的其它种类(占热带鱼总数的95%以上),因为习性差异很大,很难与常用的热带鱼归类一样,所以我们才用一个不太恰当的名词——“底层鱼”来大致形容一下他们。

尤衍森尤衍森优质答主

底层鱼即在水族箱底部活动的热带鱼。有些主要在底床(或底砂)上活动,有些主要在底部空间游动。它们常常为了觅食而拱掘底床。因此,铺设活鱼缸用砂,而非河砂、石英砂的做法,是值得推崇的。因为有生命底床的营养,可以从被拱掘过程中释放出来,提供给底栖的小型甲壳类生物和螺、蚌类。这就会有成群的小小贝类(如斧足贝等)在底床上缓缓爬行,而成为底栖鱼类的活食。在水族箱内的生物繁衍良好,成群的活食生物不时升入上层时,你就会看到十分有趣的场景:上层鱼和底层鱼都在争抢活食,有时会发生相碰撞的情况,十分热闹。

主要在底床上活动的底层鱼,有南美洲的“多丽”,又名“老虎鱼”。它身长3-5厘米,金黄色的身体上,具有深紫褐色的竖菱形斑纹(或称横斑)。在暗色底床、水草繁茂的水族箱内畅游时,那艳丽的色彩十分引人注目。而身长5-7厘米,体表具墨色横纹和白色纵纹,头部具有艳绿色斑点的“斑点丽鱼”(或名“珍珠老虎鱼”),也是很好看的。它好欺负同种的弱者,所以,不宜在小水族箱内混养几个同种鱼。身长3-5厘米,体表黑白条纹,形似虎纹的“虎皮”(或名“虎皮斑”,“斑驳丽鱼”),性情也很凶暴。体长3-5厘米的“裂鳍慈鲷”、“金丝慈鲷”、“红腹”(或名“红腹丽鱼”)、“小丑”(或名“小丑慈鲷”),也是很好看的,它们的性情较温和。但不同种类不宜混养在一个水族箱内,因它们会不停争斗的。

体表纯黑色的“黑幽灵”(或名“黑鬼”、“黑幽灵脂鲤”),体长可达7厘米,宽亦可达7厘米,具有横阔的尾柄。它习惯在弱酸偏中性的软水中生活。它不宜和其他小型慈鲷科鱼类混养,因它们会受不停追捕和欺压的。

身长5-6厘米,形似蝌蚪,身体棕黑色,臀鳍和尾鳍黄色的“南美洲斗鱼”(或名“黑蝌蚪”),不宜和小型鱼混养,因它会吃小鱼的。

“中国斗鱼”(或名“金鱼斗”、“金鱼孔雀鱼”、“金鱼红剑”、“中国剑”),身长5-6厘米。体侧扁,全身金棕色,具有深色的横斑。具有长达体后端的叉形臀鳍。它习惯在弱酸偏中性的软水中生活。它和其他小型鱼混养时,雄鱼会不停追逐同类和攻击小鱼的。

“宝莲灯鱼”(或名“黑线脂鲤”、“黑丝光脂鲤”),身长4-5厘米,“斑马鱼”(或名“条纹孔雀鱼”、“条纹剑尾鱼”),身长3-5厘米,它们在底床和上层都活动,和其他热带鱼混养时,不会受欺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