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长白点用什么药?
对于“白点病”,其实它的学名应该叫做小瓜虫病。因为这种病主要危害热带鱼和热带虾类,所以我们一般也叫它“热带鱼白点病”或“热带虾白点病”。它是水产养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寄生虫性病害。 热带鱼和白点病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密切,在热带鱼的各种疾病中,白点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传染性极强。即使是最健康的热带鱼群,如果在管理不当、水质恶化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得白点病,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会导致死亡。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白点病的发生。
如果我们的饲养管理到位,保持水体清洁,温度适宜,酸碱度适中(pH值7.0~8.5),溶解氧含量高(6mg/L以上),有充分的紫外线光源,这样就能很好地抑制寄生虫的增殖,减少白点病等鱼类寄生虫病发生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上述这些,那么即使你不小心把一条得了白点病的鱼直接投入到这样的环境中,这条鱼也能很快恢复健康。
但问题是,我们很难完全做到上述这些条件,所以我们就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预防和治疗白点病。 在实际养鱼过程中,我们可能无法避免鱼缸环境恶化、水温突变等情况,此时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导致白点病的发生。我们在平时就应该注意加强日常管理,改善鱼缸的环境,定期换水,补充氧气,控制投饵量,减少粪便对水的污染;同时要注意保持温度稳定,温差不要超过2℃,最好在±1℃范围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鱼类创造一个好环境,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 一旦患了白点病的热带鱼表现异常活泼,喜欢躲藏于水草丛中或者角落处,身体僵硬,运动迟缓,进食量减少甚至拒食,体表及鳍条上覆盖着白色的粘液,这时应及时隔离治疗,加强护理,精心调养。 我们防治白点病的关键在于彻底杀灭原虫,清除病原体。当发现有热带鱼患白点病后,应尽快隔离,然后对在鱼缸中剩下的热带鱼进行全面检查,以防其它热带鱼感染。 如果患病热带鱼的体色等外观症状明显,我们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浓度1:500)浸泡患处,或是涂擦龙胆紫溶液(浓度1%),每日2次,连续3天。
为了快速消除病情,我们也可以采用药物浸洗法进行治疗,如食盐(浓度4%)浸浴1小时;土霉素片剂(每片0.25g)拌入饲料内喂服,每次5~6片,一天两次;四环素(按鸡体重计算,剂量为10毫克/公斤)混于饲料内喂食,每天2次,连服5~6天。 我们还可以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以消灭鱼缸中的病原体;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该注意药物的毒性作用和副作用,最好选择对人体毒性较小,对细菌、寄生虫杀灭效果较好的药物。 在防治白点病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不要使用自来水直接浇灌植物,特别是夏天,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氯气,这对水生植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应该使用井水或者其他河水、湖水等天然水源。
②定期更换鱼缸里面的水和沙层,尽量保持环境的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③在冬天来临之前做好保温工作,保持水温恒定,是预防白点病等鱼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