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怎么感染弓形虫的?
我们得先了解弓形虫是怎么来的。 弓形虫又叫弓形虫病,是一种寄生在细胞内的寄生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异尖目异尖科,和消化道里的蛔目的寄生虫是近亲。 和绝大多数寄生虫一样,弓形虫也是靠吸取宿主(这里指动物)消化道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它不能单独生存,必须依附在其他细胞上,才能进行增殖。 但和其他寄生虫不一样的是,弓形虫可以“随意”转换自己的宿主类型,比如消化道里的蠕虫,土壤里的线虫,草食性动物,甚至肉食性的猫狗等,都能成为它的目标。当然,在所有的中间宿主体内,它都不能完全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形态。
那么,既然弓形虫无法从消化道内完整发育为成虫,那我们体内是如何获得这种寄生虫的呢? 答案很简单——吃进去!当人们进食被该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时,它就从食物中进入人体,随着消化道蠕动进入到肠道,然后在肠道粘膜下吸收营养并开始繁殖,同时释放过敏源物质,引发急性炎症反应。此时,机体主要通过呕吐、腹泻等方式来排出寄生虫,如果虫体被消化液分解,则更容易被排出体外。
但是,如果一次性吃的太多,或者虫子刚吞入的时候没有洗干净,又或者所吃的食物中有它喜欢的营养成分而使它快速生长繁殖,都有可能使一部分弓形虫钻探到肠壁组织中去并转移到胆道或者消化道腔内,这时候就可以通过眼、鼻、口腔等部位排出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吃了含有弓形虫的食物后可以将其杀灭,但这并不能彻底消灭所有弓形虫,部分抵抗力强的幼虫可以在胃肠道里存活下来。这些活着的幼虫虽然不一定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它们仍然可能再次启动入侵过程。预防弓形虫病的关键还是在于避免被感染的食物进入胃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