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的养怎么写?

温科斌温科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家有一狗,如有一宝”(或曰“如有一傻)——“养狗”的“养”作何解?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养”字:

1.培植,培育 2.抚养,养育 3.供养,赡养 4.饲养,豢养——此解意皆以动词解“养”之义。

5.种植 6.蓄养——此解意皆以名词解“养”字之义。 而“养犬”之“养”当取第5种解释,即种植之意。所以“养犬”即指用犬来“种”。然而这种解释实在是不合句法。因为句子中已经出现动词“犬”、“种”,再出现一个动词“养”,句法上并不合适,因此必须将“养”理解为动补结构“养活”之谓。

而“养狗”之“养”则应取为第二种解释:

7.培养;教 8.抚育,哺育 9.饲养,养殖 ——以上诸解皆以动词释“养”字之义。

10.抚养,供养——此为名词解“养”字之义。

11.教养,修养——此亦名词解“养”字之义。 那么问题变成了:这里的“养”是动词还是名词? 我们知道,在主谓结构的句子中,一般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其中谓语通常由动词担任。例如: 我喜欢你! 我讨厌你! 我敬佩他! 上述句子中的“喜”“厌”“敬”都是动词。但是也有例外情况: 在表示主观感情的词语之后,谓语经常由形容词充当: 我很失望! 我很不高兴! 我很诧异! 上面的例句中“失望”“高兴”“诧异”都属于形容词。

而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因此可以说“我很失望他/他对我不理睬”,但不能说“我很失望他/他对我不理睬这件事”。也就是说,在表达主观感情时,句子中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宾语应当由介词短语或者动词短语等加以补充说明。

如果句中谓语由动词担任,且宾语为表示事物的名词或名词短语,那么该动词应当是及物动词,其后可以带受事宾语;如果是及物动词,其后可接动量宾语。比如: 我送你一件礼物。 你给我滚开! 他让我别出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两个鸡蛋。

上面四句话中的“送”“让”“吃”都是及物动词,由此及物动词后边分别带了表示事物的名词性短语做宾语。 但是,有的动词虽然带宾语,但却不是及物动词,或者说不能单独带宾语。这时就要用到动补结构了。所谓动补结构,就是动词+补语的形式。这样的动词叫做带补动词。

能够带补语的动词大多能带双音节的形容词做补语。因而我们可以把带补动词理解成具有“能够带上补语”这一特征的一类动词的总称。它们所带的补语形式多样,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比如: 他很快就把这道题做好了。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厍思妤厍思妤优质答主

大家好,我是字源汉字的黄博。

我们平常讲到“养狗”,这个“养”字其实是一个用得非常广泛、也非常复杂的一个字。我们平常说“养人”有“养”的意思,“滋养”也有“养”字,还有“供养”、“教养”、“修养”等等,这么多的义项究竟是怎么来的?

“养”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差别比较大。比如说你看甲骨文第一个字形,然后看金文第一个字形,这两个字看上去,几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字,这就是为什么“养”字字源研究的难度会非常大。

我们先从养狗的“养”字讲起。我们看甲骨文的第一个字形,这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个“羊”的象形字,右边是个“口”,“羊”在古代,不单单指山羊、绵羊,它也可以用来指代猪、牛,总而言之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家禽家畜,把家禽的“口”字张得非常大,然后把“羊”的一部分放在“口”字里面,它就是个会意字,表示给口里放上羊,给口里放上肉,其实就是个喂养的意思,我们讲喂猪、喂羊、喂狗,这个“喂”字的意思就是“养”的字源解释,这是第一种字形。

第二种字形,左面是“羊”右面还是“口”,然后在“口”字的上面加了短横。这是表示什么呢?我们知道古人造字的时候很喜欢用小横“一一一”来表示数量词,你看甲骨文和金文的“三”字、还有“九”字,它们都是用小短横来表示的,你在这里面加一横,那就是说给口里面多放点儿羊,多放点儿肉。

第三种字形,左边是个“羊”字,右边是一个“冉”,这个字“冉”字在这里表示幼小,这个字的构造就像一个很小的孩子在张大嘴巴,然后给口里面放上羊,也就是给小孩子喂养的意思。第四个字形和第三个字形是一个思路,也是造“喂”字的意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