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后多久引起呕吐?
首先,疫苗注射后引起不良反应的机理目前还不明确。 临床上一般将疫苗的副作用分为两种类型: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 全身反应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局部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以及轻度炎症反应(一般能够自行缓解)。
就目前研究来看,绝大多数疫苗接种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都是在接种后短时间内发生的,而迟发性过敏反应(一般在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多由花粉、动物皮屑等吸入性变应原或青霉素等药物诱发,与疫苗接种无关[1-4]。从时间上来说,接种疫苗后的72小时后发生恶心、呕吐等情况不常见,而“打疫苗后多久引起呕吐”显然是一个误导。
但必须强调: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疫苗接种后不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个例,不能以偏概全。为了安全起见,医生在为孩子接种各类疫苗前,都会事先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孩子是否对鸡蛋、牛奶等有过敏史,是否有过敏性鼻炎等病史;在注射疫苗后,医生也会提醒家长,带孩子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观察到可疑的过敏反应。 如果孩子出现了轻度的局部反应,通常在短期内能自行缓解;如果是较严重的全身反应,需要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总之,要想预防宝宝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前提是要严格按医嘱完成所有接种程序,在接种后继续观察30分钟才能离开。一旦出现疑似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