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比熊怎么来的?
“花花”是“比熊”和“博美”的后代,在1955年诞生于美国加州的贝弗利希尔斯宠物店中。 当时店主贾尼斯·布鲁姆维奇打算繁殖出一种小体型的爱犬,用来替代已经濒临灭绝的英国玩具猎狐梗(English Toy Spaniel)。于是,她让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助理凯伦·鲁夫开始实施这个计划。两人经过多次试验后成功配种,培育成功了身上带有黑色、白色以及茶色斑点的小狗。不过她们并不知道这一点点基因上的不同会带来未来如此大的影响。 后来她们繁育出的小狗受到了好莱坞明星们甚至是美国总统们的喜爱,纷纷高价购买。
因为“花样年华”这部电影使得这种小狗迅速走红,被命名为“The Floppy Ear Dog”。而“Floppy Ears”在英式英语中指的是“大耳朵”的意思,这个词在美国却指的不是“小耳朵”,所以这名字其实很奇怪,有点自相矛盾。 但到了60年代,“floppy ears”在美国却成了对这种小狗的新称呼,而且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在这个名字已经通过了爱宠百科全书的认证。 事实上,这种新命名的确切来源至今仍是一个传奇。一种说法是,一名保安在一间装有加热器的地下室里发现了几只刚出生的幼犬,他们有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一身雪白的皮毛,还有一对垂到眼前的耳朵。当主人带他们出来展示的时候,天气非常冷,所以大家都称他们为“the flopper(s)”,也就是一窝趴趴狗。另一种说法则较黑暗,认为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名为《The Little Rascals》的电影,其中一只主角小狗的名字就叫做Flo。在这部电影中,小狗总是喜欢舔手,摇着尾巴,跳来蹦去且精力旺盛。然而,一旦他们坐下,就会显得无精打采,然后立刻睡着!这只小狗的形象就是 “floppedy-floppedy-floppedy-sleepy”。不管是哪种说法,我们都乐得接受!对吧,小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