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从何而来?
犬科动物,起源于亚洲中部和北部,现存的犬科动物有8属29种,大部分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狼是最接近犬的物种了,而狗则被认为是狼被驯化的结果。 在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欧亚大陆的人类开始养狗看家护院或协助打猎。在人类定居点附近经常能看到狗的尸骨,说明狗是作为食物被人类杀掉的;而在一些遗址中也有许多磨制锋利的石刃,用于开肠破肚,这些工具也是用来宰杀狗用的。 从古埃及墓穴壁画来看,狗的种类繁多,既有体型大的獒犬、梗犬等护卫类犬,也有一些像松狮这样的小型狩猎犬或玩赏犬。
在史前时期就有大量有关狗的文字记载,如《古兰经》中就提到了狗,中国最早关于狗的记录见于甲骨文,在《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描写到“家狗”的活动情况。 狗被广泛饲养于世界各地,除了一些极特殊的情况外,几乎成为人们的伴侣。它们与人类的交往日益密切,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社交行为,并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文化。
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能够证明现代犬只的来源及变化,但考古学家还是发现了一些间接的证据来推测其形态的变化。比如出土的古雅典犬骨骼显示出小型化趋势(比现今的雅典犬还小),与现代宠物犬非常类似,这或许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于小型犬的喜爱;在欧洲发现的古北欧墓葬群中,随葬的有角牛头,也发现了一些小狗的尸骨,这说明当时存在将幼小的狗当作祭品进行宗教仪式的情况。 而在中国东北的辽金古墓中也发现了一种小狗的遗骸,从颌骨和牙齿判断是一种小型犬。这种小狗体型不大却长着一副大耳朵,看上去很可爱,但它已经脱离了原始犬的特征,很可能就是现在常见品种的祖先之一。